从宏观经济、微观主体定价能力、金融市场环境、调控能力等方面来看,改革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只要看许多商业银行在中国国内市场的经营情况,就能看到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现各种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中国国内银行业缺乏创新,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扭曲的金融市场"惯出来的"。
依照这样的速度计算,中国对外投资极有可能在年内超过吸收外资,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原因当然很多,但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确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国的对外投资也增加迅速,但中国银行业的"走出去"还远远不够。同期,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的447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7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伴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步伐加快,中国银行业也需要随之进军海外,这既是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需要,也可以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中国的银行业在国内市场的经营普遍缺乏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也自然不能指望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就能进行创新。 中国正在迎来资本输出的新时代。我们预测中国明年的CPI将增长2.5%,略高于今年大约2.0%的水平,但总体来看,中国的通胀水平将保持在相对温和的水平。
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将成为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要载体这里我们先列了一个图,有关研究报告提供了这样一个状态,或者是未来的预期,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预计实体网点和ATM的交易量相对稳定,我们看下面两个比较深的蓝颜色,相对是比较稳定的。那么80%左右的用户是使用过网银支付,但是第三方支付人是最常见的支付方式,所以表明这个已经确定了它在小额支付领域的渠道方面的优势,在这一块它显然跟商业银行竞争或者是相比是有优势的。还有就是客户基础,这个目前来说影响也不是太大,但是已经逐步在产生影响了,互联网企业的平台特性决定了它在发展初期非常重视客户积累,导入流量以降低平台边际成本,这是互联网金融常做的方法。
同时还有与教训咨询系行业,通过与教训咨询行业的服务合作,为客户提供出国金融、留学汇款等一揽子的服务等。推动了整个传统金融它的渠道也在朝着虚拟化方向发展。
最重要的表现是在这样几个方向,一个是支付领域中间。这点上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之间还是可以合作,利用各自优势开展合作。一个和尚挑水可以,两个和尚担水也还行,三个部门你要合做一件事难度非常大。最后说说传统金融发展趋势。
未来,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传统金融在创新的支持下最终焕发青春。目前趋势越来越明朗,就是说商业银行不仅是在内部运用互联网技术,大规模推进业务创新,另外在外面它也要搞一家以子公司形式,公司法人体系形式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来同步发展,实际上就是多触角伸向市场展开竞争。连平称,虽然目前第三方支付总体规模还是比较小,还不到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2%。在银行内部很多做业务的说,互联网金融现在外面做的很多事,其实我们都能做,问题是我们不想做,因为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去做的话,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负债业务,影响到我们的客户群体,他不愿意做。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自己革自己的命,自己动自己的奶酪,这个趋势非常明朗。总的来说,未来传统金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是三个。
第二块就是负债业务,去年下半年我们看到比较典型的,宝类理财导致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从储蓄存款流向更多市场化的同业存款,促使整个银行体系资金成本上升。我们看到这里黄颜色和最高层面的移动恩这块,就是网络和移动,是未来迅速发展,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最主要交易。
所以这些方面互联网对于传统金融和理念方面的挑战是巨大的,而且是持续的。未来传统金融发展趋势,连平认为,鉴于传统金融在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大潮中,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传统银行可能出现三个并存趋势,一个是在银行内部推进网络化升级。这方面的讨论非常多,但是感受最深的也是传统金融自身。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还是朝南坐为主,所以在为客户、为行业、为市场提供性金融方面,它的推进速度我个人认为是比较缓慢的,这主要是由于制度、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还有结构各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推动它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不容易。存款增速明显下降,而且这当中我们观察,存款增速下降里面,是定期存款增速下降还是活期?是活期。所以现在互联网金融所做的是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个人、个体业主,还有一些民营的小企业,甚至于就是个体户这种,这才是真正服务的领域。
我想像一下主要是两个原因结合在一起,一个是利率市场化。连平进而谈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四个方面冲击着银行的现有模式。
或者可以是在银行体制内,就是这家银行作为法人机构,它的体制内应用互联网金融很多先进技术、手段,制度、流程、理念,来变革它内部许多的业务,包括在现在在内部发展的网银、微信银行,电视银行等,都在他的体制内借助先进手段加以推进,这个是热火朝天,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推进力度是非常大的。还有众筹,涉及到股权类型的这种规模增长,在全球来看也是十分迅速的。
再具体谈商业银行,互联网对于传统金融当中的最大块头的金融机构,行业。我们看P2P平台,供应链金融,众筹融资这些,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基本上处于个人、小微这个领域中间,对个人和小微客户带来一定冲击。
这种客户商业银行的业务量特别小。我们在客户数量来看,银行业没有办法跟支付宝和微信配比,只有工商银行大致跟他们站在一块,其他的中型银行,小型银行更不用说了。所以组织架构方面怎样向非标准化、柔性多变的转变,这是传统金融要很好推进的改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作一些交流。
第二个趋势就是这家银行本身的外部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体制外,就是另外用公司法人形势成立互联网金融的子公司,它的模式是跟非银行机构并行的,另外一个体制,按照一个子公司形式进行操作,它可以开展支付结算、互联网理财、以及P2P,现在有不少银行提出口号,叫做再造一家银行。这个领域商业银行在长期以来是不错的,所以它有很好的互补性。
最近两年来,银行存款增速出现了跟过去很多年以来不同的运行态势,过去很长时间以来,银行贷款和存款的增长,速度基本上一致,相差不大。这个对整个市场和客户行为,乃至于整个金融行业带来很大变化。
互联网金融通过低交易成本和大数据改变着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优势。第二个是经营综合化,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行业之间更加便捷。
金融创新加上利率市场化,这两者结合使得银行的负债业务受到主要冲击。所以应该说,整个互联网金融监管总体思路和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只是等待出台。二是银行在自身以外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经过一个阶段,3-5年,它是逐步的,因为银行定期存款总量余额是相当大,现在是一百十几万亿总量非常大。
最后一个挑战就是金融普汇化,这是互联网金融出来以后对传统金融最大的挑战之一。尤其是非信贷金融,去年、今年受到了监管合规等方面的影响,速度明显放缓,信贷速度下滑,它还保持一定的增速,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也愿意放,目前逆差明显收窄,商业银行信贷再不放,没有一个规模银行盈利受到影响,所以目前是很难下降的,就是信贷在中国是有刚性的。
所以某种程度上他也带有一定探索性质,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传统金融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也会利用自己已经拥有的优势不断发展。将来同时贷款利率不是明显下降,可能还会上升。
但是在网上做老做不大,最后他发现缺少一种信任,缺少一种安全感,大的一些客户不愿意跟它开展经营,所以最终网上银行在网下一定要有一个物理点,或者是有很大门口或者是一幢楼,就表明我这个银行是存在的。第三个是模式生态化,就是大数据时代需要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资源,打通全流程的金融业务链条,建立合作共赢,互补发展的共生关系。